Gaming Notebook 電競筆電 / Creator Notebook 創作者筆電 / Gaming Console 電競掌機 / Gaming Desktop 電競桌機
-
「A+N」入門高C/P首選,ASUS TUF Gaming FX505DU電競筆電剽悍來襲
華碩近期發表兩款新的入門級電競筆電:ASUS TUF Gaming FX505 / FX705,前者為15吋、後者為17吋。TUF Gaming系列電競筆電一向主打的是平價等級的入門玩家首選電競筆電,而FX505/705雙筆電系列產品有過多次改版,先前的版本是AMD的版本,該筆電搭載AMD Ryzen處理器和AMD Radeon RX系列顯示卡。 而這次推出的FX505和FX705新機則是ASUS旗下首款搭載AMD Ryzen處理器及NVIDIA GeForce GTX 1660 Ti顯示卡組合的電競筆電,並且搭配最高120Hz螢幕更新率的IPS FHD螢幕,讓玩家能夠以經濟實惠的價格獲得優秀的遊戲體驗。這次小編收到的TUF Gaming筆電具體型號是FX505DU,至於其效能表現如何,就讓小編來迅速帶玩家們「匹乓」(台語:聞香)囉! FX505DU的外型極具質感,上蓋配色是「戰斧黑」的色系,以低調的黑鉻色鋁金屬材質搭配噴砂外裝,並且放上金色的「ASUS」LOGO,不只增加品牌信仰,同時也為FX505DU帶來高階精品的氣息。 此外,上蓋也採用FX系列的放射X狀外型設計,給人非常硬派的外放風格,但卻又有低調內斂的氣息感,讓喜歡玩遊戲的電競玩家即使要將FX505DU帶出門也能很有質感,這也應證了TUF Gaming的系列定位。 翻開筆電內部,這次FX505DU螢幕採用15.6吋FHD IPS面板,具備170度的廣視角,邊框用上ASUS獨家的NanoEdge設計,邊框厚度最薄處僅6.5mm,有效降低機身大小,整體的視覺沉浸感非常優秀。 來到筆電的C面鍵盤部分,視覺上以垂直髮絲紋設計為主,創造出精品般的質感特色,觸控板左右兩側有特殊稜角設計的區塊,該區塊以水平髮絲紋設計為主。在右側還印上有「TUF GAMING」商標,整體外型的設計給人一種硬派氣息濃厚的風格。 來看看FX05DU筆電的其他周邊配件吧!除了主要的充電線和變壓器以外,箱內還有一TUF Gaming背包,以及TUF Gaming M5電競滑鼠,TUF Gaming給的誠意十足阿! 在看效能測試結果之前,容小編快速介紹一下這次FX505DU的重點硬體規格。處理器搭載AMD Ryzen 7 3750H,記憶體為8GB DDR4-2400,最高可達32GB。顯示卡的部分則是搭載NVIDIA GeForce GTX 1660 Ti,兩者的結合將能為玩家帶來新一波高C/P電競筆電選擇。 實際遊戲測試方面,小編找了《虹彩六號》以及《天命2》兩者作為演示標準,測試畫質都是預設的高畫質等級,在《虹彩六號》內建的跑分測試中,遊戲以「極高」畫質進行測試,獲得平均 FPS的極高表現。 而在《天命2》遊戲中,高畫質水準下整體的畫面顯示非常不錯,FPS表現來看,平均表現則是有65~80 FPS的水準,整體的表現都十分流暢。 FX505導入ASUS的Armoury Crate系統,在軟體中可即時看到各項筆電目前的基本資訊如CPU頻率、記憶體和儲存空間使用狀況、負載等等,並且提供多種預設的系統模式,方便玩家隨時針對不同需求快速切換。此外,Armoury Crate還提供系統設定檔功能讓玩家可隨時切換,可設定開啟不同模式下,Win鍵、觸控板、ROG鍵和螢幕快顯、以及部分應用程式是否開啟等功能配置。 整體來說,這次TUF Gaming新推出的FX505/FX705雙機仍是維持著TUF Gaming的產品精神:高C/P值入門機,外型上FX505依然擁有低調卻不失精品氣息的霸氣硬派外型,在內裝上,採用AMD Ryzen 7 3750H處理器以及NVIDIA GeForce GTX 1660 Ti後,整體的效能表現得以提升,多數市面上的遊戲都能擁有不錯的流暢體驗。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市場行情:NT$37,900元
-
華碩東歐電競勢力銳不可當 連獲「最佳筆電品牌」及「最佳電競產品獎」
華碩東歐電競勢力銳不可當,根據市調報告指出,華碩於整體東歐市場持續奪下冠軍,以整體市場24%的市佔成績位居第一;在羅馬尼亞、塞爾維亞等市場分別以近半市佔穩踞市場龍頭;在俄羅斯、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地亦皆是電競市場領先品牌。近日更於羅馬尼亞拿下當地第一大IT媒體「Connect雜誌」所頒發的「2018最佳筆電品牌」,以極致創新、堅實品質的品牌形象獲當地消費者認同;此外,素有「西風之神」之稱的電競筆電神器ROG Zephyrus GX501亦在競爭激烈的評比中奪下「2018最佳電競產品獎」,以強大高規的效能及完美設計擄獲玩家的心。
-
新一代ASUS TUF Gaming FX505 / FX705剽悍登場,華碩首款結合全新AMD處理器與NVIDIA顯示卡電競筆電 遊戲玩家入門首選
華碩今日發表兩款最新電競筆電ASUS TUF Gaming FX505 / FX705,為首款搭載AMD Ryzen™處理器及NVIDIA® GeForce® GTX™ 1660 Ti顯示卡的電競機種。配備最高120Hz IPS等級的NanoEdge窄邊框螢幕,讓玩家們能以物超所值的價格享有栩栩如生的視覺效果和超順暢的遊戲效能,同時還通過軍規 MIL-STD-810G標準測試與認證,其堅固性與耐用度經得起考驗,是遊戲玩家入門的不二選擇。 ASUS TUF Gaming FX505 / FX705最高搭載AMD Ryzen™ 7 3750H處理器,採用領先業界的12奈米製程技術製造,擁有四核心、八執行緒的極致效能,不僅能處理複雜的多工作業,還可延長電池使用時間,輕鬆執行遊戲、娛樂及日常工作。此兩款全新電競筆電最高可擴充為32GB DDR4-2400記憶體,能流暢進行複雜的多工作業或是內容創作,還提供最高256G固態硬碟(SSD)或1TB 5400轉硬碟(HDD)的儲存空間供玩家依需求選購,其儲存裝置與記憶體的插槽皆可用標準螺絲起子拆卸,輕鬆升級。 此外,ASUS TUF Gaming FX505 / FX705搭載採用最新Turing™架構的NVIDIA GeForce GTX 1060 Ti顯示卡,大幅提升顯示效能,在遊戲進行時可達到三位數FPS,FX505更配備內建的120Hz更新率 vIPS等級螢幕,不僅擁有絕佳畫面流暢度,更可在廣視角範圍內呈現生動的色彩表現,搭配NanoEdge窄邊框螢幕,能提升遊戲沈浸感並縮小機身尺寸,讓玩家們輕鬆享受身歷其境的遊戲體驗。 延續TUF Gaming的美學風格,ASUS TUF Gaming FX505 / FX705機身展現銳利的線條與分明的棱角,上蓋採用獨特的Radiating-X設計,底部則運用六邊形設計以提升結構強度和剛性,讓這兩款筆電不負其TUF的盛名。此次推出兩款機身顏色供玩家們選擇:「魂動金」以槍灰色鋁合金打造機身上蓋,並可自訂Aura RGB鍵盤燈效;「戰斧黑」則以暗黑外觀保持低調風格,並以鍵盤背光加以點綴。兩款筆電均通過MIL-STD-810G軍規標準認證,確保其堅固性與耐用度可承受日常工作與娛樂時的敲擊與碰撞。 ASUS TUF Gaming FX505 / FX705採用媲美桌上型電腦的RGB背光鍵盤,特別針對遊戲進行最佳化,可透過Armoury Crate公用程式自訂個人化色彩與效果,其1.8mm鍵程與曲面式鍵帽設計提供絕佳手感,還具備加大空格鍵與獨立方向鍵,功能鍵之間亦留下明顯區隔,輸入更精確;再加上特別醒目標示的WASD鍵,以及可縮短觸發行程、增加每分鐘動作次數的獨家Overstroke技術,幫助玩家們精準觸發指令,戰無不勝! 音訊效果則是遊戲進行時的另一個致勝關鍵,ASUS TUF Gaming FX505 / FX705內建DTS Headphone:X™技術,大幅提升遊戲臨場感,不管是透過立體聲耳機或筆電內建喇叭,都能支援7.1 聲道虛擬環繞音效。玩家們不僅可選擇內建的遊戲、電影及運動等預設音訊設定,還能為各種場景量身打造專屬音效,享有最「聲」歷其境的聽覺饗宴。 為滿足玩家對電競筆電的散熱效能需求,ASUS TUF Gaming FX505 / FX705內建HyperCool散熱技術,以獨立風扇與散熱器覆蓋在處理器與顯示卡之上,並搭配共用的散熱管連接風扇與散熱器,可在處理器或顯示卡其中之一處於高負載狀態時,發揮最大的散熱效果。而設置於風扇外殼邊緣的特殊防塵通道則可過濾微粒並將其導出筆電之外,以避免堵塞散熱器與風扇,此自潔式設計可避免灰塵長期累積而影響效能與穩定性,延長筆電使用壽命,是玩家們在遊戲戰場上不可或缺的傑出夥伴!。 ASUS TUF Gaming FX505建議售價:NT$33,900起
-
七雄爭霸!華碩、技嘉、微星、戴爾、聯想、雷蛇、喜傑獅 2019 H1最強RTX電競筆電報到!
NVIDIA在2019年初時,正式將新一代的GeForce RTX系列顯示卡導入高階的電競筆電中,GeForce RTX系列顯示卡在桌機上的效能已經可謂當前最強,當該系列顯示卡被導入電競筆電中後,其效能勢必不俗。 一系列強大的GeForce RTX電競筆電席捲而來,各筆電廠商無不推出旗下搭載該系列顯示卡的旗艦級電競筆電,在這一波新世代電競筆電潮流中,除了有搭載一般標準版的RTX顯示卡筆電版本之外,另外還有專為輕薄型電競筆電設計的Max-Q系列版本,玩家們該如何從中取捨便成主要考量。本文介紹了目前市面上最強的七款RTX電競筆電,一同帶領玩家們看看頂級的高效能筆電效能到底有多逆天! 傳統上,當玩家們想到「電競筆電」這個名詞時,多數浮現到腦海中的畫面可能就只是一台重量超重的筆電,裡面塞入許多高階的硬體規格。然而,隨著時間的演進以及玩家們對於電競筆電的要求,輕薄電競筆電也開始成為主流選擇之一,主打「輕薄」、「效能」和「安靜」三位一體、各自平衡,試圖為玩家提供可移動式的高階電競遊戲體驗。 然而,另一方面,輕薄電競筆電在注重超高便攜性的同時,卻也犧牲了大體積筆電優秀的散熱能力,也因此讓內部的硬體無法搭載更高階的產品,導致損失不少效能。反過來,大體積電競筆電雖然笨重,不易隨身攜帶,但只要一開啟,其效能便有如猛獸出閘般被釋放,能輕鬆滿足各式嚴苛的需求。 由於需求不同,市場不同。也因此,目前市面上的RTX電競筆電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為一般電競筆電搭載的「標準RTX顯示卡」,另一個則是所謂的「RTX Max-Q設計顯示卡」。兩者之間的最大差異在於「基礎時脈」的不同,以及所需的「電力功耗」也有不同。 以目前RTX顯示卡最高階的RTX 2080為例,筆電上使用的標準版其基礎時脈在735~1380 MHz之間、所需的功耗為80~150W,然而RTX 2080 Max-Q設計版本的基礎時脈範圍則是介於735~1095 MHz、所需功耗僅80W。作為比較,桌上型電腦版本的RTX 2080,其基礎時脈就已經高達1515 MHz,不過相對來說,其所需的功耗便飆升至225W。 從中的差異範圍裏可以看出,若是筆電廠商硬體最佳化得宜,採用Max-Q版本的RTX輕薄筆電效能是有機會超越搭載標準版RTX筆電的。 從Max-Q版本和一般RTX標準版之間的時脈和功耗差異來看,相信玩家們已經可以很快了解Max-Q版本的電競筆電,在其他硬體規格都相同的條件下,其效能表現會因為受到基礎時脈和所需功耗較低的影響,畢竟筆電受限於整體機身大小,能夠提供的功耗和散熱能力本身就有限,導致其效能不如一般RTX標準版電競筆電。以RTX 2070標準版和RTX 2070 Max-Q版本來看,其差異大約有10%左右,而在實際的遊戲體驗中,則是可以有15~20 FPS的落差。 這並不代表Max-Q版本就一定比較差,畢竟玩家們追求的電競筆電使用情境並不同,有些玩家喜歡能夠隨時玩遊戲的輕薄型電競筆電,那Max-Q版本的電競比但就很適合他。但若玩家是想要買一台強大的電競筆電,可以作為在家辦公、打Game或是做為工作站等級應用的話,那麼搭載標準版RTX顯示卡的電競筆電雖然重,但能提供足夠的power給玩家使用。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隨著NVIDIA顯示卡的效能不斷增強,縱使是搭載採用RTX Max-Q所設計顯示卡的電競筆電,其效能也有可能比一般桌上型電腦使用的標準版顯示卡還要強喔!雖然電競筆電整體的效能表現並不能完全以單一顯示卡做為衡量標準,而是需要一併考量其採用的處理器、記憶體、SSD硬碟、甚至是筆電廠商對於效能的最佳化能力。例如以RTX 2070 Max-Q顯示卡為例,在執行一些傳統遊戲時,其效能表現接近桌機標準版GTX 1070顯示卡的等級,而一般電競筆電採用的標準版RTX 2070顯示卡,其效能更是能逼近GTX 1070 Ti顯示卡等級,而這樣的效能是可以隨身帶著走的,其整體的效能表現完全不容小覷。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隨著日前Intel推出筆電用的第9代處理器以後,各家廠商都已經陸續推出搭載Intel第9代Core H系列行動處理器的新款電競筆電,但由於該系列筆電才剛推出市場不久,考慮到價格問題,就經濟層面來看貴上許多。本篇的電競筆電產品將以搭載Intel第8代處理器的版本為主。 玩家們會想購買「電競筆電」的話,不外乎兩種原因:一是想要玩高畫質遊戲、二是應付各式嚴苛的工作環境和需求。而搭載RTX系列顯示卡的電競筆電就以上兩點來看,是絕對都能夠滿足其需求的,但電競筆電身為「筆電」,也提供可攜帶性的特色,但這項條件對於玩家們來說是否為絕對必要,便因人而異了。 若有時常需要將筆電隨身帶著走的工作或遊戲需求,那就選擇搭載RTX Max-Q設計顯示卡的「輕薄電競筆電」。反之,就選擇搭載一般標準版RTX顯示卡的「效能電競筆電」即可。 接下來小編找了當前市面上最高階的7款搭載RTX系列顯示卡的高階電競筆電,並且分別對其做了效能和遊戲測試,除了採用的顯示卡版本不同以外,因應不同大小的筆電機身大小和散熱設計,各筆電內部之間所能搭載的顯示卡以外,硬體規格也會有所不同,玩家們可以從自己工作、遊戲的需求和使用習慣做考量,以便選購最適合自己的頂級RTX電競筆電。 下文筆電將以英文字母作為順序排列,並非筆電效能排名。 由技嘉科技(GIGABYTE)推出的AORUS 15-X9電競筆電是技嘉旗下旗艦級等級的電競產品,近期也搭配Intel為筆電推出第九代行動處理器,技嘉也有推出新款AERO 15 Classics筆電,搭載Core i9-9750H處理器,該款筆電效能勢必將更上一層樓。不過,這次伴隨RTX 20系列筆電版登場,內部硬體重新上陣。技嘉推出的AORUS 15-X9和Intel合作「All Intel Inside」設計,同時再度導入微軟的Azure AI人工智慧功能,將會自動針對不同的工作環境隨時自動調整效能。 AORUS 15-X9在定位上是以「電競+專業」兩者相互輔助,也就是說雖然該筆電是一款高效能的電競筆電,但同時因為內部軟硬體相互輔助的關係,使得AORUS 15-X9也能成為專業人士的得意利器。 這次在效能表現上,搭載了Intel Core i7-8750H處理器,為6C/12T配置,基礎時脈為2.2GHz,相較於上一代Intel Core i7-7700HQ處理器(4C/8T配置)效能提升了50%。顯示卡部分則是採用NVIDIA GeForce RTX 2070,兩相結合的輔助下,能為使用者帶來不錯的效能表現。這邊值得一提的是,RTX系列顯示卡當中具備Tensor Core核心,是NVIDIA為了讓RTX系列顯示卡能進行AI演算所專門設計的核心架構,這次再搭配AORUS 15-X9具備Microsoft Azure AI人工智慧,兩者互相搭配的結果,對彼此的演算都能互相帶來優勢。 另外,記憶體的部分這次採用SAMSUNG顆粒,搭載DDR4-2666共16GB,儲存空間搭載Intel 760p PCIe 3.0 x4固態硬碟,讀寫速度表現飛快,最高可選擇6TB M.2 PCIe NVMe SSD固態硬碟。 有了如此強大的效能,內部的散熱設計就非常重要了。AORUS 15-X9採用雙風扇搭配6根導熱管的設計,強化整體的散熱效果,避免長時間使用時溫度升溫導致使用不適的可能。 連接埠方面,機身左側提供RJ-45網路埠、USB 3.1 Gen1 Type-A x1以及MicroSD卡槽,機身右側則是耳機孔和另外兩組USB 3.1 Gen1 Type-A。此外,在機身後方,除了電源孔以外,另外還有HDMI 2.0、Mini DP 1.3、USB 3.1 Gen 2 Type-C,連接埠非常齊全。 外型上,AORUS 15-X9經過重新設計,雖然整體來說筆電上蓋的AORUS老鷹頭商標依舊十分搶眼,辨識度極高,但翻開內部的螢幕部分則是重要的改進部分。在機身後方的散熱孔則是有大型的散熱孔設計,外型非常像跑車的外型,非常酷炫。 這次AORUS 15-X9搭載FHD IPS面板,並且搭配目前電競筆電非常主流的144Hz螢幕更新率,不過視覺上最直接的改變還是採用窄邊框設計這部分,AORUS 15-X9螢幕兩側的邊框厚度僅7mm,上邊框處依然配有前置攝影機,雖然AORUS 15-X9不像AERO 15系列具備X-Pantone色彩認證,但色彩表現上仍然不錯,整體來說視覺體驗佳。 鍵盤部分敲擊手感不錯,在右側有提供窄版的獨立數字鍵配置,敲擊起來還算順手。 AORUS 15-X9實際的效能表現在有了Intel六核心處理器和RTX 2070顯示卡的加持後,效能表現大幅提升,小編就實際以常見的測試軟體和熱門遊戲作為標準,將其效能量化給玩家們參考囉! 廠商名稱:GIGABYTE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79-800 廠商網址: 華碩(ASUS)旗下電競品牌ROG(玩家共和國)因應NVIDIA推出RTX 20系列顯示卡之後,也推出對應的筆記型電腦。其中又以自家極具盛名的Zephyrus西風之神頂級電競筆電做為代表,推出全新的Zephyrus S GX701電競筆電(下稱GX701),搭載最高階的NVIDIA GeForce RTX 2080 Max-Q顯示卡,勢將為玩家帶來絕不妥協的極致電競體驗。 GX701外型上繼續維持西風之神的優良傳統,全機採用金屬機身強化質感,整體配色是鐵灰色,儘管配色低調,仍難以掩飾GX701從各方面透露的精品氣息和工藝質感。 上蓋採ROG Zephyrus系列特有的「雙刀流」元素設計,上半部是使用高階精品的斜面髮絲紋,下半部則是垂直髮絲紋搭配簡潔的黑色霧面風,再將具有ASUS Aura Sync RGB燈效的ROG Logo「信仰之眼」置於右上方,整體設計非常乾淨俐落。 螢幕的部分則是採用三邊窄邊框設計,邊框厚度僅6.9 mm,使得機身的體積得以縮小,讓GX701雖然只有15吋大小的機身外型,但卻能享有17吋的大螢幕視野。不過由於上邊框只有6.9 mm的厚度,已經無法再容納前置攝影機,因此,GX701另外提供玩家一組具備FHD解析度的ROG GC21外接攝影機,能錄製60 FPS的畫面,提供流暢的直播體驗。 螢幕本身的解析度為17吋FHD IPS面板,並具備144Hz螢幕更新率、同時還支援NVIDIA G-Sync技術,另外也具備3毫秒反應時間,在玩遊戲時可以有更低的延遲時間。除此之外,雖然是作為電競遊戲筆電,但GX701在畫面色彩的調校上也很注重,不管是要用來玩高畫質遊戲,還是專業人士工作所需,顯示器能顯示精確的螢幕都非常重要。因此,這次GX701的顯示器透過ProArt TruColor 技術提供了Pantone認證,可以確保顏色的準確性。 鍵盤部分採用按鍵在左、觸控板在右的配置,此外,在鍵盤上方設計了獨立的音量滾輪,搭配筆電的SmartAmp技術,在使用滾輪旋轉調整音量大小時,SmartAmp技術會讓GX701的喇叭維持在溫度和偏移限制限制到範圍內,避免傷及喇叭振膜。GX701也支援7.1環繞音效,讓玩家能享受到逼真的虛擬環繞音效。 連接埠方面則是提供的十分全面,機身左側除了電源孔以外,另外提供一組HDMI 2.0b、一組USB 3.1 Gen2 Type-A、USB 3.1 Gen2 Type-C(支援DisplayPort 1.4和Power Delivery功能)一組以及3.5 mm耳機孔。機身右側部分,則是提供兩組USB 3.1 Gen 1 Type-C和一組USB 3.1 Gen 1 Type-A。 另外,GX701也是首款同時支援DC及Type-C充電的電競筆記型電腦。 雙方向供電的設計,讓GX701可以透過其USB Power Delivery來以隨身行動電源充電,使用上更加方便。而且當您智慧型手機或是其他3C裝置快沒電時,亦可經由筆電來提供高達3A的快充功能,來暫時幫手邊裝置充電。 以下小編將使用常見的多種跑分測試軟體,實際將GX701的效能量化,並且搭配數款時下流行的3A級遊戲進行硬體檢測,讓玩家能更進一步的了解GX701的效能表現。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CJSCOPE(喜傑獅)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可能較為陌生,他們的主打是「You Design, We Make!」,也就是以客製化的產品為主,簡單來說有點像是玩家自行提供菜單,讓喜傑獅組裝成客製電競筆電的概念,將桌機變為筆電即是最簡單的例子,這次小編也請喜傑獅提供他們的高階電競筆電版本,當然也要包含RTX系列顯示卡。 喜傑獅的產品規格如果放到同級別的其他品牌電競筆電上相比的話,會顯得經濟實惠許多,這也是為什麼喜傑獅的產品也有許多DIY玩家喜愛的原因。 就外型上來看,這次收到的筆電上蓋是常見的霧面黑配色,並且在正面放上白色的喜傑獅Logo,雖然整體來說採用的並不是金屬製機身而是塑料,但依然給人一種金屬的外型質感。採用塑料的優點是,筆電整體的重量會比具備同等級規格的重量級筆電還來得輕,不過也是有缺點的,就是塑料若是長期使用下,會比金屬材質的機身容易刮傷或磨損,這點在使用時需要注意,如果玩家時常有將筆電四處帶著走的習慣的話,使用時須小心。 螢幕的部分採用15.6吋FHD IPS面板,具備主流的144Hz螢幕更新率標配,此外,雖然是機身較大的重量級筆電,但因採用窄邊框設計,使得該筆電的整體視覺上,還擁有不錯的體驗。 鍵盤的部分敲擊體驗滿好的,鍵程提供的比較深,也有提供獨立的數字鍵區,算是很設想周到的設計。加上有RGB燈效,因此整體感覺並不會輸給大廠的產品! 連接埠方面,機身左側提供USB 3.1 Gen 1 Type-A和USB 2.0各一組,另有提供獨立的耳機麥克風孔。機身右側則是提供RJ-45網路埠、兩組Mini DP、HDMI、USB 3.1 Gen 1 Type-A一組以及USB Type-C。整體來說連接埠的使用彈性非常高。 硬體規格部分,這次的處理器是採用Intel Core i7-8700處理器,TDP最大65W,基礎時脈為3.2GHz,是一般桌上型電腦的版本而非為筆電設計的版本(型號不是Core H系列),也就是說其效能等同桌機。顯示卡的部分則是搭載RTX 2070,兩相結合下,整體的效能表現非常不俗。 廠商名稱:CJSCOPE – 喜傑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77208123 廠商網址: Dell旗下針對電競遊戲而生的「G」系列產品線,在這波RTX 20筆電的市場潮流下也有新作了,領銜主演的是旗下最高階的「Dell G7 15 Gaming」,為15吋的版本,顯示卡最高可到RTX 2080 Max-Q,另外還有「G7 17」則是17吋版本,最高可到RTX 2070 Max-Q,小編這次收到的是G7 15。 Dell筆電產品一向給人用心設計的印象,從外觀上的用料也給人非常優秀的觸感,配色上使用低調的黑灰色設計,並且在筆電上蓋的部分直接放上Dell的藍色商標,低調中顯露了精品氣息。 螢幕的部分G7同樣跟上144Hz螢幕更新的潮流,以便提供流暢的遊戲體驗,解析度部分為15.6吋FHD,是很主流的配置。邊框的部分也有用上窄邊框的設計,上邊框具備前置攝影鏡頭。 筆電C面的鍵盤部分敲擊手感不錯,右側有提供獨立的標準數字鍵區,讓使用者如果想要用來作為一般工作機也是很ok的! 連接埠的部分,機身左右兩側具備USB 3.1 Gen 1 Type-A各一組、SD讀卡機、3.5耳機孔、USB 3.1 Gen 2 Type-C,另外在機身後方另有獨立的RJ-45網路埠、Mini DP 1.3、HDMI 2.0和另一 組USB 3.1 Gen 1 Type-A,使用彈性相當豐富。 接下來就是實際的效能表現囉!這邊小編就不多說了,直接用圖邊看邊說吧! 廠商名稱:Dell – 荷蘭商臺灣戴爾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廠商電話:0080-1863-051 廠商官網: Lenovo旗下電競品牌Legion自推出以來,品牌口碑累積快速,今年又推出全新的Legion系列電競筆電:Y740,有17吋和15吋版本,小編收到的是15吋。這次的Legion Y740搭載了Intel最新的處理器以及NVIDIA的RTX Max-Q系列顯示卡,還能選擇支援Dolby Vision HDR與Dolby ATMOS全景聲技術的規格機種,讓電競筆電也能擁有更具魅力的視聽饗宴。 Legion系列的電競筆電外型持續進化,採用鋁合金打造筆電機身,筆電上蓋的Legion系列字樣這次改為鏡面材質,而且不同於多數廠商都將Logo放在上蓋正中央,Legion選擇將其字樣置於上蓋邊框,整體看起來非常有質感,這次的外型新設計非常成功。 再來看看螢幕部分,15吋的Y740具備FHD解析度,具備144Hz螢幕更新率,並且支援NVIDIA G-Sync技術,螢幕最高可達500 nits,玩家另外也可以選擇具備4K Dolby Vision HDR顯示螢幕機種或是Dolby ATMOS全景聲音效系統的規格可選,也讓電競筆電不只擁有優秀視覺體驗,也能有高級的音效饗宴。 鍵盤C面按鍵本身的敲擊感還ok,沒有獨立數字鍵區,比較特別的是位於鍵盤左側的六顆快捷鍵配置,提供兩個獨立巨集鍵功能、開啟即時錄影或是亮度調整的功能,使用上非常方便。 Y740具備完整的連接埠,包含三組USB-A 3.1、一組USB-C(支援Thunderbolt 3)、3.5耳機孔、RJ-45網路埠、HDMI 2.0、Mini DP、電源輸入插孔。 硬體規格部分Y740同樣搭載Intel Core i7-8750H處理器,搭配的顯示卡則是RTX 2070 Max-Q,基本看來的效能表現已經不俗,其他的詳細規格就由圖片來說故事囉! 廠商名稱:Lenovo – 荷蘭商聯想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廠商電話:0800-000-702 廠商網址: MSI微星科技旗下經典的Titan系列電競筆電,相信對於玩家們來說肯定不陌生,巨大的外型下,暗藏著兇猛的效能巨獸,這次因應NVIDIA新顯示卡的推出,全新的MSI GT63 Titan 8SG也搭載了頂規等級的硬體,要直接攻打玩家桌上的電腦。 Titan系列的電競筆電相較於其他MSI旗下電競產品,主要特色的就是頂級效能表現,但在追求強大外型的前提下,犧牲的當然就是機身的體積和重量了,整體的重量達到2.94公斤,逼近3公斤的重量對於玩家的肩膀來說可能會有點有吃不消,但效能絕對是令人驚豔的。 GT63 Titan的外型使用MSI近年來的新設計,將上蓋兩側線條以紅色配置,但沒有RGB燈效,反倒是中間的龍魂Logo具備燈光效果(白光),上蓋本身使用的材質是金屬髮絲紋路,具備精品的質感,維持Titan系列經典的外型。 螢幕的部分採用15.6吋FHD IPS面板,另外提供4K解析度版本供選擇。在視覺體驗上,玩家們第一眼會注意到的是GT63 Titan並未採用目前非常流行的窄邊框設計,在目前的電競筆電市場上算是比較少見的例子了,不過整體來說還是有15.6吋的螢幕就是了。螢幕本身具備144Hz螢幕更新率,並且支援G-Sync技術,提供流暢不撕裂的遊戲體驗。 筆電C面的鍵盤是和SteelSeries聯手打造,這在MSI產品中已是傳統,提供全尺寸鍵盤,還具備獨立的數字鍵區,下方的觸控板提供獨立的機械式左右按鍵,倒是滿方便的。 體積大、份量重,但好處就是能搭載更高階的硬體規格,這次GT63 Titan搭載Intel Core i7-8750H處理器,顯示卡部分則是頂級的RTX 2080!可不是筆電版常見的Max-Q版本喔!因此,實際效能表現可想而知,接下來的細部規格介紹就用圖片來解釋囉! 廠商名稱:MSI –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18-880 廠商網址: Razer旗下的電競筆電自從問世後,就一直擁有非常好的口碑,而身為長久以來就是知名的電競周邊產品廠商,對於玩家們需要的是什麼,Razer也非常了解,這次推出的Razer電競筆電Blade系列新品:Razer Blade 15 Advanced,則是該系列又一經典作品。 Blade 15 Advanced的外型維持Razer電競筆電系列的低調外型設計,上蓋簡單乾淨的霧面黑配色,擁有黑色的陽極處理表面,搭配信仰代表的背光Razer三頭蛇Logo,對於許多人來說,就是品質的象徵。除了外型設計外,這次Blade 15也是世上個頭最小的15.6吋電競筆電,不只輕、而且薄,最薄處僅17.8 mm,重量也只有2.07公斤,輕薄好攜帶,強效帶著走。 內部的螢幕部分採用15.6吋FHD解析度螢幕,採用超級窄的邊框設計,厚度僅4.9 mm,螢幕占比近85%,視覺體驗超級好。除此之外,電競筆電市場的標配144Hz螢幕更新當然也沒少,且為了讓色彩表現更好,Blade 15 Advanced具備sRGB 100%色域。 鍵盤部分Blade 15 Advanced的按鍵鍵程相對來說比較短,不過每一鍵都具備獨立的RGB燈效。除此之外,鍵盤左右兩側還有正面的前置左右喇叭,聽覺體驗也是一絕! 連接埠方面,機身右側提供Thunderbolt 3 x1、USB 3.1 Gen 1 Type-A x1、HDMI 2.0b、Mini DP 1.4,機身左側則是除了電源孔外,另有兩組USB 3.1 Gen 1 Type-A以及3.5 mm耳機孔。比較可惜的是因為機身實在太過輕薄,因此沒有獨立的RJ-45網路埠。 硬體規格方面,Blade 15 Advanced搭載Intel Core i7-8750H處理器,與之搭配的是RTX 2070 Max-Q顯示卡,效能表現可以預期將不錯。其他的細部規格就讓圖片來說囉! 廠商名稱:Razer – 台灣雷蛇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341-1038 廠商官網: 看完這次的七台RTX電競筆電後,小編這編稍微幫大家總結一下購買前的需求考量,作基本的標準,首先先從經濟層面來說好了。 如果想要用相對較便宜的價錢買到同等級的電競筆電的話,選擇喜傑獅(CJSCOPE)客製化筆電會比較划算,雖然塑料方面長時間使用會有些許疑慮,但就正常使用來說仍然非常使用。 若經濟不是主要考量的話,輕薄就成為主要考量了。輕薄度來看的話,Razer Blade 15和Lenovo Legion Y740兩款都是值得考量的選擇之一,都在2.5公斤以內,便攜性足夠,不過前者未具備獨立RJ-45網路埠,需額外考量。至於華碩、技嘉和戴爾的筆電部分,這三台整體來說就重量和效能之間是滿平衡的選擇,連接埠也完整,則是可以按照玩家對自己的品牌信仰作考慮,Razer也是有品牌信仰在的,不過因為相對來說重量輕上許多,因此另外推薦。 最後則是重量級的MSI GS63 Titan了,由於體積大、重量重,因此效能表現相對來說也最猛,可是重量就很難隨時攜帶了。 這次的七雄對決就到這邊告一段落囉!接下來隨著Intel解禁,新一代的Intel第九代筆電處理器已經推出,對比這次的第八代處理器版本,各家廠商也都已經推出對應的新一代電競筆電,玩家們購買前也可作為選擇之一,不過價格也會再稍貴一些就是了。
-
G力來襲、神鷹加持:GIGABYTE超值B360+GTX1660電競組、輕鬆擁有流暢FPS
近期PC主機、筆電市場上各廠商的動作頻繁,最主要的就是NVIDIA針對上一代GeForce GTX 10系列顯示卡推出「強化升級版」的GeForce GTX 16系列顯示卡,這系列顯示卡是藉GeForce RTX 20系列顯示卡採用圖靈架構的優勢所額外規劃出一條全新的產品線,同樣以圖靈為架構,但去除了RTX與DLSS功能的部分,打造出新的GeForce GTX 1660 Ti、GeForce GTX 1660以及GeForce GTX 1650等顯示卡 (未來甚至還有可能會推出GeForce GTX 1650 Ti版本)。因此,GTX 16系列雖然是做為繼承上一代GTX 10系列顯示卡的後繼者,不過在導入圖靈架構後,整體的效能表現確實更上一層樓。 另一方面,過往Intel處理器都會內建整合顯示功能,不過該功能就大部分玩家來說可謂非常雞肋,而處理器在整合內顯晶片後也會降低整體的生產良率,就生產成本效益上來說也並非好事。因此,Intel在年初時推出無內顯版本的Intel第九代Core F系列處理器,包含Core i3-9350KF、i5-9400F、i5-9600KF、i7-9700KF、i9-9900KF共五款,在撇開內顯扯後腿的問題後,整體處理器的能力也得以拉高。 在主機板方面則是有在I/O規格與性能上可滿足大部分的遊戲入門玩家B360系列主機板,該系列也支援最新的5款無內顯處理器,也因此成為在玩家DIY主機中C/P值極高的主機板。 就DIY玩家或是新購買遊戲主機的消費者來說,Intel處理器、主機板以及NVIDIA顯示卡可說是會優先考慮購買的組合之一。以經濟面來看,先談顯示卡吧!目前GeForce GTX 1660 Ti市價平均約10,000元台幣,只需要再多花個1,000塊就能買到更高階的GeForce RTX 2060,因此1660Ti不管是經濟實惠層面,還是產品市場定位層面,都十分尷尬,因此,就現實考量下,多數玩家可選擇的就是7,000~9,000元台幣級距的GeForce GTX 1660顯示卡,因為該顯示卡的效能已經接近GeForce GTX 1070的水準,一般遊戲來說,已經十分夠用。 至於處理器方面,上述的五款處理器中,C/P最高的版本就屬Intel Core i5-9400F這顆處理器最划算了!平均市價僅需5,100元台幣上下,因此建議可以入手這款CPU。然後有了處理器和顯示卡之後,接下來就要選擇適合的主機板了!就主機板的價格和具備的功能來說,Intel B360這個系列的主機板,已能提供一般玩家實用且夠用的功能了,包含影像輸出和基本的I/O連接埠等都應有盡有。因此建議可以入手這個等級的主機板,價位大約4,000元以下即可擁有! 近期技嘉科技(GIGABYTE)推出B360 AORUS GAMING 3 WIFI電競主機板以及AORUS GeForce GTX 1660 GAMING OC 6G顯示卡,讓入門的電競玩家們可以在極划算的價格下,擁有高性能處理器與優秀效能的顯示卡。至於這樣組合的整體效能表現如何?接下來就馬上來開箱測試,看看這樣開菜單之後,玩家們能夠獲得怎樣的效能表現吧! B360 AORUS GAMING 3 WIFI在技嘉的產品線中,算是入門級的主機板,因此在外觀上並不像高階的AORUS Z390系列一樣有超多華麗的外型設計或是RGB絢麗燈效加持,不過在晶片保護蓋和音效分層線處,還是有RGB燈條提供視覺效果(支援RGB Fusion燈效),同時主機板底部也有提供RGB燈條擴充的功能。 細部規格來看,B360 AORUS GAMING 3 WIFI採LGA 1151腳位,支援Intel第八代和最新的第九代Core處理器,而最新BIOS版本也能支援第九代無內顯版本處理器。記憶體部分提供4組U-DIMM DDR4插槽,支援雙通道DDR4-2666記憶體,最高可支援到64GB的容量。PCIe插槽的部分則是給予一組PCIe 3.0 x16 (插槽上採用技嘉超耐久防護裝甲),讓玩家來安裝獨立顯示卡,以發揮顯示卡最大效能,至於其餘的PCIe插槽則會以x4和x1的模式來運作,需要時可用來安裝其他介面卡。 儲存空間方面,技嘉十分佛心的給予雙NVMe M.2插槽,其中一組提供到Type 22110規格、可支援PCIe 3.0 x4或SATA通道,該M.2插槽也內建散熱片,可以降低M.2 NVMe固態硬碟的溫度,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系統穩定性。另一組則是提供Type 2280、支援PCIe 3.0 x2或SATA通道。可支援Intel Optane Memory,讓整體儲存效能提升。此外,主機板也另提供6組SATA 6Gb/s插槽,供玩家連接SATA硬碟或光碟機。 至於Wi-Fi部分,此主機板另提供一組M.2 CNVi插槽,可以安裝Intel CNVi Wireless-AC 9560網路卡,賦予主機板擁有無線上網功能。 I/O配置部分,保留了PS/2介面供傳統鍵盤滑鼠使用,同時提供4組USB 2.0、2組USB 3.1 Gen 1以及USB 3.1 Gen 2 Type-A和USB 3.1 Gen 1 Type-C各一組,主機板內顯輸出埠的部分,則是有DVI和HDMI可選擇。網路部分是採用Intel GbE LAN並搭配cFosSpeed網路加速軟體,強化整體的網路反應速度,並降低延遲。 B360 AORUS GAMING 3 WIFI電競主機板開箱介紹的部分先到這邊囉!接下來看看顯示卡的部分。 顯示卡的部分同樣是技嘉新推出的AORUS GeForce GTX 1660 GAMING OC 6G顯示卡(下稱AORUS GTX 1660),主要鎖定的族群是主流的FHD(1920x1080)玩家,雖然說本次NVIDIA新推出的GTX 16系列全面採用最新的圖靈架構,不過這一系列的顯示卡都不具備GeForce RTX系列顯示卡用來計算即時光線追蹤技術(下稱「光追」)的RT Core核心以及負責AI演算的Tensor Core核心。因此,AORUS GTX 1660本身並不支援AI演算技術(無法開啟DLSS),但可藉由NVIDIA的驅動程式來支援光追效果,AORUS GTX 1660相較於上一代GTX 1060來說,可提供最直接的效能提升!對於玩家們來說,不啻為一優秀的入門級選擇。 AORUS GTX 1660外型上採用技嘉獨家的WinForce三風扇正逆轉的設計,左右風扇為逆時針、中間風扇則是順時針旋轉,藉此減少風扇之間擾流的可能,進而強化整體的散熱效率。配色上則是維持技嘉顯示卡一貫黑灰色,同時顯示卡正面並未採用任何RGB燈效,僅上方的GIGABYTE字樣有RGB燈效,走的是極低調的路線。 在硬體規格方面,AORUS GTX 1660搭載TU116晶片,CUDA核心數為1408,基礎時脈為1530 MHz,最高動態時脈則是可以達到1860 MHz。記憶體部分則是搭載6GB GDDR5記憶體,所需功耗為120W。 接下來就來看看9400F+B360+GTX 1660三者組合後,整體的效能表現囉! 小編接下來將藉由常見的測試軟體和效能跑分軟體,將這套組合的效能表現實際量化給玩家們參考!另外,小編也找了目前當紅的五款遊戲,包含《古墓奇兵:暗影》、《刺客教條:奧德賽》、《極地戰嚎 破曉》、《全境封鎖2》以及《虹彩六號》五款,以FHD解析度做為標準,藉由其內建的FPS硬體效能測試,讓玩家們了解到藉由技嘉產品的搭配下,玩家可以用超級優惠的價格獲得高效能的電競體驗。 從效能表現結果來看,可看出9400F+B360+GTX 1660這樣的組合可以為玩家帶來不錯的效能表現。在3DMark和VRMark的各項分數結果中,已經接近上一代GTX 1070的跑分結果了。而在實際遊戲FPS的表現上,各遊戲在FHD解析度下,全數皆可達到60 FPS以上的穩定輸出,整體流暢度非常優秀。 總的來說,這次技嘉推出的B360 AORUS GAMING 3 WIFI電競主機板以及AORUS GeForce GTX 1660 GAMING OC 6G顯示卡,兩者之間在同樣搭配Intel入門級無內顯處理器Core i5-9400F之後,對於一般玩家來說獲得的效能可說是突破C/P的表現。 實際來算算,這次處理器、主機板和顯示卡之間的總價錢總和來說不到2萬台幣,但其獲得的效能已經屬於中高階電競桌機的穩定效能表現,B360 AORUS GAMING 3 WIFI電競主機板以非常經濟實惠的價格提供一般玩家完整的使用需求,而AORUS GeForce GTX 1660 GAMING OC 6G顯示卡則是以不到萬元的價位提供各遊戲穩定高畫質下、60 FPS的流暢體驗,再者,就由技嘉本身的硬體最佳化,以及本身內建的超頻軟體輔助,可以將處理器和顯示卡的效能表現再度往上拉高,整台主機的效能表現便能再度向上提升,這C/P值還不破表! 簡單來說,想要輕鬆在不花大錢的前提下,輕鬆享受高效能的使用體驗,並且擁有流暢遊戲體驗的話,B360 AORUS GAMING 3 WIFI電競主機板加上AORUS GeForce GTX 1660 GAMING OC 6G顯示卡的組合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什麼?你覺得還想要更多?當然也沒問題!咱們技嘉可以滿足你的所有需求!想要擁有更高效能的話,技嘉還有推出Z390 AORUS Elite高階主機板,可用來搭配電競玩家頂配的Intel Core i7-9700K、Core i9-9900K等級處理器,在顯示卡的部分則是有AORUS GeForce RTX 2060 Gaming OC Pro 6G顯示卡,可以為玩家帶來2K以上等級的效能表現,同時也為玩家帶來優秀的光追體驗。 小編將以Intel Core i9-9900K + Z390 AORUS Elite主機板 + AORUS GeForce RTX 2060 Gaming OC Pro 6G顯示卡的組合,實際進行跑分測試,以及相關的遊戲FPS表現,進而將這套技嘉的高階組合效能量化給玩家們參考,玩家可以藉此了解若是衝一波技嘉頂級產品組合的話,能達到怎樣的效能表現囉! 可以看到將硬體升級至技嘉的高階電競產品後,無論是一般的跑分數據,還是實際的遊戲FPS體驗,整體的效能表現又再度往上拉高了許多。若是想要升級到高階硬體的話,選技嘉的高階電競組合就對啦! 感受到技嘉「神鷹」的G力了嗎?還沒完呢~這次技嘉還有推出新的AORUS C300 Glass機殼,採用全景式的強化玻璃側板,外型乾淨簡潔有質感,我們就來用它和其他一系列技嘉的電競產品來打造一台「全套神鷹武裝」電競主機吧! 為了節省大家的時間,裝機過程就跳過,直接來看看結果吧! 這次的技嘉全套電競主機介紹就到這邊告一段落囉!有興趣的玩家不妨前往技嘉官網或電話洽詢相關的電競產品喔!最後附上AORUS全套電競主機內部採用的配件規格: 處理器:Intel Core i5-9400F 主機板:Z390 AORUS Elite 記憶體:AORUS RGB DDR4 3200 16G (8Gx2) SSD:AORUS RGB M.2 NVME SSD 256G 顯示卡:AORUS RTX 2060 Gaming OC Pro 6G PSU:AORUS P850W 機殼:AORUS C300 Glass 鍵盤:AORUS K7 滑鼠:AORUS M2 GAMING MOUSE 廠商名稱:GIGABYTE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79-800 廠商網址:
-
AORUS 15 電競筆電 領先全球 240Hz 面板,第九代 Intel 處理器 效能傲視群倫
AORUS 專為頂級玩家量身打造電競筆電,而這次 AORUS 為競業帶來全新的挑戰。 除了搭載最新第 9 代 Intel CoreTM i7-9750H (2.5GHz~4.6GHz),更配備滿血版(Max-P)的NVIDIA GeForce RTX 20 系列獨顯,GeForce GTX 16 系列同步推出 GTX 1660 Ti版本,技嘉更聯手微軟和英特爾於 AORUS 15 上領先搭載 All Intel Inside 及 MicrosoftAzure AI 技術,不只動態地針對不同軟體自動校調最佳效能配置,同時再領先業界搭載240Hz 更新率面板,打造極致流暢畫面,再輔以強大的散熱系統,主動地將所有溫度帶出筆電,成為厚度 2.4 公分以下效能最強悍的電競筆電! 全新升級的 AORUS 15 搭載最新第 9 代 i7-9750H ,相較第七代 IntelcoreTM i7效處理器效能暴漲 50%以上,基礎時脈從 2.2Ghz 躍升至 2.6Ghz,最高時脈更來到4.5Ghz,搭配 6 核心、12 執行緒,讓多工作業效率更臻完美,甚至玩家們在暢玩 AAA 級 大作遊戲時也能即時線上錄影或是直播。 AORUS 15 配置夏普(SHARP)超高更新率 240Hz 電競級面板,讓擁有 RTX 顯示卡及強大散熱效率的 AORUS 15 得以完美詮釋綿密不留殘影的遊戲畫面。玩家在遊戲中大量移動視角的同時,都不會因更新率不夠快而產生的殘影導致與勝利失之交臂。 AORUS 15 增強散熱系統 打造 2.4 公分以下最強電競筆電AORUS 系列再次以優異的散熱驚豔廣大的電競玩家,在 AORUS 15 輕薄機身中升級了 2 個具備 12V 電壓、71 根扇葉的巨型風扇以及 CPU、GPU 各自專屬的散熱導管,輔以共 9 個進排氣口,打造 2.4 公分以下筆電的最強大散熱架構,在中央處理器及顯示晶片挹注強大效能的同時,AORUS 15 的散熱架構也能確保系統運作品質,玩家不用擔心效能因為溫度而打折,盡情享受效能全開的放縱。 技嘉與國際大廠英特爾(Intel)合作,推出業界唯一 All Intel Inside 技術。在厚度不到 2.4 公分的機身塞滿來自英特爾的零組件,其中包含中央處理器(Intel Core i7-9750H)、固態硬碟(Intel760p SSD)、無線網路晶片(具備 Intel核心的 Killer 1550),打造最穩定、效能最強的電競平台。 技嘉 AORUS 15 有幸獲產業巨擘微軟青睞,打造全球第一台搭載 Microsoft AzureAI 人工智慧的效能筆電,系統可透過 Microsoft Azure 平台的機器學習,判斷使用者正在執行的程式特性,透過動態調整中央處理器(CPU)以及圖形處理器(GPU)的電源瓦耗,讓使用者得到更高的遊戲幀數(FPS)或更短的影音處理時間使用者不須額外設定(Switchless)就能輕鬆取得最佳化的使用環境,成就效能筆電結合 AI 人工智慧的最佳典範。 筆電內零組件的來源不一對專業玩家來說一直是個疑慮,AORUS 聽見了玩家的聲音。全新 AORUS 15 僅使用來自國際知名大廠,高單價、高品質的零組件,其中包括樂金(LG)的 IPS 面板、夏普(Sharp)的 240Hz 面板、三星(Samsung)原廠記憶體模 組、Killer網路晶片、Nahimic 音效技術、英特爾(Intel )的中央處理器、固態硬碟以及輝達(NVIDIA)圖形處理器,相較他牌筆電堅守「成本至上」,AORUS 更願意以最高品質的零組件提供專業玩家萬無一失的激戰平台。 AORUS 15 喜迎輝達(NVIDIA)全新圖靈(Turing)架構的 GeForce RTX顯示晶片,不僅 3D 運算效能大幅提升,更具備了即時光影追蹤技術(Real Time RayTracing)、深度學習超高取樣技術(DLSS)以及 NAS (NVIDIA Adaptive Shading),提 供更真實、細節更柔順的遊戲畫面。
-
輕薄電競筆電 技嘉 AERO 15 Classic 換代升級,搭載第九代 Intel Core i9 首款 8 核心行動處理器
技嘉筆電明星商品 AERO 15 自 2017 年推出後不斷突破,推出極窄螢幕邊框、Xrite Pantone 面板校色等業界領導技術,更榮獲權威媒體「最佳輕薄電競筆電」評選第一;今年(2019)初更在 CES消費性電子展公布與微軟合作推出世界首款 AI 效能筆電,透過 Microsoft Azure 的雲端機器學習平台,針對不同程式「自動」為使用者切換至最佳設定,創新體驗驚豔全球媒體。今日(4/23)發布全新搭載第九代 Intel Core i9 / i7 處理器版本,並公布全新命名「AERO 15 Classic」。技嘉科技執行副總陳俊丞表示,伴隨首款 8 核心行動處理器問世,AERO 15 再次突破輕薄機身限制,不僅效能跑分大幅提升 25%,更能加速圖像、影像工作效率。此外,NVIDIA GeForce GTX 16 系列行動版同於今日發表,AERO 15 Classic 也隨之推出 GTX 1660 Ti 的版本,搭配首次推出 Sharp IGZO 面板,領先業界的 240Hz 更新率可輸出更流暢、無殘影的畫面,重新定義輕薄電競風範。 AERO 15 Classic 於 4/23 晚間九點準時開賣,上市期間購買指定 GTX 1660 Ti 版本即可獲得限量 AERO 頸枕、筆電專屬後背包、專業滑鼠,活動詳請請見技嘉官方網站或技嘉筆電粉絲團。 本次 AERO 15 Classic 改版最大重點即為搭載全新第九代 Intel Core i9-9980HK 及 IntelCore i7-9750H 處理器,其中備受矚目的 Core i9-9980HK 為 Intel 推出首款 8 核心行動處理器,最大渦輪頻率預設值達 5.0GHz,效能跑分較前一代產品大幅提升 25%,專業工作效率也因應核心數的升級加速,影像處理時間縮短 10%。除處理器外,技嘉聯手科技大廠英特爾推出「All Intel Inside」概念,所有關鍵零組件皆由英特爾提供,包含固態硬碟(Intel 760p)、Thunderbolt 3 傳輸介面以及具備 Intel核心的 Killer Wireless AC-1550,打造順暢、穩定的使用體驗。 本概念延伸至其他用料,技嘉領先業界精選來自世界大廠的高品質零組件,包含夏普(Sharp)IGZO 面板、樂金(LG)IPS 面板、三星(Samsung)原廠記憶體模組、Killer網路晶片、Windows 精準觸控板,同時導入 X-Rite Pantone校色認證、Nahimic 3 環繞音效等技術,為消費者帶來最穩定的系統及最佳化的效能,打造 AERO 15 CLASSIC「精品筆電」。 AERO 15 Classic 搭載 NVIDIA GeForce RTX 20 系列獨顯,支援即時光影追蹤技術(Real Time Ray Tracing)、深度學習超高取樣技術(DLSS),搭配 Max-Q 設計,提供高效能之餘更能保持適當的功耗及使用溫度;繪圖處理器領導廠商 NVIDIA 同時發表 GeForce GTX 16 系列行動版,AERO 15 Classic 也隨之推出 GTX 1660 Ti 的版本,搭配首次推出的 Sharp IGZO 面板,領先業界的240Hz 更新率可輸出更流暢、無殘影的畫面,為使用者帶來極致遊戲與多媒體處理的極致體驗。 技嘉與微軟合作打造全球第一台搭載 Microsoft Azure AI 人工智慧筆電,系統可透過Microsoft Azure 平台的機器學習,判斷使用者正在執行的程式特性,透過動態調整中央處理器(CPU)以及圖形處理器(GPU)的瓦耗,以及自動切換系統風扇,協助使用者不須手動調整複雜設定即可輕鬆就能取得最佳化的使用環境,真正達成「隨插即用」,成就效能筆電結合 AI 人工智慧的最佳典範。
-
Intel推出第9代Core H行動處理器,打造地表最強筆電平台,發表會現場直擊
就說NVIDIA推出RTX 20系列Mobile GPU(行動繪圖晶片)了,怎麼還在搭八代的Mobile CPU (行動處理器)呢?其實Intel早就推出桌機版本的「地表最強遊戲處理器」了,筆電版本應該很快就出現了!果然,Intel選擇於4/24 (剛好也是復聯4的首映當天)發表最新的第9代Core H行動處理器(以下簡稱「9代筆電U」),聯袂各大筆電廠商的產品,在現場展示其效能威力! 這次Intel發表的產品,除了有最新第9代Core H行動處理器之外,也同時展示其最新Optane Memory SSD產品,以及Wi-Fi 6 (Giga+)的無線傳輸技術,廠商可藉此平台來打造最強筆電,以滿足電競玩家、創作者和效能狂熱者的需求。 從Intel所公佈的數據,目前全球有5.8億的PC電競玩家,以及1.3億使用PC為平台的內容創作者,這些用戶們都希望他們的電腦效能要很好,以便可以執行多種3A級遊戲,或是處理大量的4K影片(剪輯、轉碼、輸出等),而由於第9代Core H處理器效能可媲美桌機Core處理器,因此可以提供令人驚豔的優異效能。 當然除了CPU之外,其他應用在筆電的技術也是非常重要的,像是Intel Wi-Fi 6 AX200 (Gig +),可以提供最快、最可靠的無線網路,另外也展示了Thunderbolt 3的高速有線傳輸應用,可連接到各式周邊來提供絕佳批配性。此外,還有Intel Optane Memory H10的技術,將快取和快閃整合於一張M.2 SSD上,是儲存裝置效能提升的利器。 在效能部份,以Intel最高檔的第9代Intel Core i9-9980HK處理器為例,具有8核心、16執行緒,並內建16MB的Intel Smart Cache智慧快取記憶體。搭載Intel Thermal Velocity Boost技術,CPU時脈最高可達到5GHz,以讓高負載的軟體能夠快速執行,提升工作效率。由於所有類型的筆記型電腦,均可透過Intel Dynamic Tuning進行持續的效能優化。因此與已上市3年的PC相比,整體效能可以提升高達33%,回應速度提高28%。 在遊戲表現部份,配置新9代Intel Core H處理器的電競筆電,在《全軍破敵:戰鎚II》這類RTS遊戲中,FPS提升高達56%。而在《文明帝國VI》這類STG遊戲中,開啟時間也縮短38%。對於YouTuber或遊戲實況主來說,在玩遊戲同時錄製與直播時,效能也能非常順暢,HD直播速度則較前代提高了2.1倍,讓直播不再是桌機的專利!筆電也可以輕鬆開實況! 至於用電腦來工作的內容創作者,對效能表現更是不容妥協。Intel第9代Core H處理器,不只可以提供更快的影音編輯,若再搭配其Optane Memory H10 (採用Optane Memory做快取,搭配QLC NAND SSD快閃儲存),可加速程式或文件的載入速度,亦可搭配Thunderbolt 3來連接至多個4K螢幕,同時提供額外的外接儲存裝置連接性與系統充電功能,讓創作者更能盡情揮灑自己的創意。 至於效能部份,配置第9代Intel Core H處理器的內容創作筆電,跟上市3年的電腦相比,在4K影音編輯的速度提升了54%。而搭配Intel Optane memory H10的電腦與一般TLC NAND SSD相比,內容創作速度也提高63%。此外若搭配Intel Wi-Fi 6 (Gig +)無線網路,以及對應的Wi-Fi 6 (Gig +) 路由器時,10GB的檔案只要1分鐘內即可傳送完畢,相當於標準2x2 AC Wi-Fi的3倍,讓超大檔案也能免接網路線來傳送,提升行動性! 筆電部份有新的產品,桌機也有新的處理器推出,這次第9代Core系列處理器(以下簡稱「9代U」),不再只有高階的而已,現在從Core i3至Core i9都全面推出,而Pentium Gold、Celeron入門級處理器也到位,讓使用者在裝機開菜單時,不用再考慮以前的8代或7代了!直接選擇9代即可! 在效能部份,以搭載最高階的第9代Intel Core i9-9900K桌機處理器為例,具有8核心、16執行緒,並內建16MB的Intel Smart Cache智慧快取記憶體,並提供多達40個平台PCIe通道。再搭配高階顯示卡時,玩遊戲的FPS將提升47%,在4K和360度影片編輯部份也比5年前的PC提高2.1倍。Wi-Fi 6 (Gig+)的傳輸速度相當於標準2x2 AC的3倍,比Intel Wireless-AC (Gigabit)的速度快了40%。 因此,現在要選購電腦,買8代U可能已經落伍了,大家可以直接買全新的9代U,搭配最新300系列主機板,以讓自己的電腦擁有地表最強的效能表現。 為了展現最新9代筆電U的威力,現場展示了各家的最新筆電產品,一起來看看吧!
-
240Hz時代降臨!ROG全新西風之神、STRIX III電競筆電搭載九代Core處理器來襲
華碩旗下電競品牌「ROG玩家共和國」不斷以突破自我、沒有極限為目標,自推出Zephyrus「西風之神」電競筆電後,便不斷在該系列筆電上推陳出新,創造新巔峰。 去年推出當時最新的Zephyrus S GX531電競筆電時,主打全球最輕薄的電競筆電,造成轟動。今(4/23)ROG再度挑戰極限,在2019年上半年的現在,推出西風之神系列最新產品」Zephyrus S GX502」(下稱GX502)和「Zephyrus M GU502」(下稱GU502)雙電競筆電,這一次ROG要突破自我、再創巔峰!同時推出的ROG新品還有ROG旗下專為E-Sport推出的ROG STRIX系列電競筆電推出第三代新品,不只導入新的外型設計,也加入全新的「Keystone」元素,能為玩家的電競筆電帶來新使用體驗。 小編受邀前往ROG玩家共和國辦公室參加這次的新品發表會,馬上為大家帶來第一手消息和感想囉! 西風之神系列電競筆電截至今日以前,自2017年第一款西風之神電競筆電GX501以來,已經共計推出GM501、GX531等三款筆電,今次推出的新一代西風之神電競筆電共有兩款:GX502、GU502。 先從外型上來看吧!外型是這次新西風之神和早前幾代同系列產品中最大的差異,筆電A件仍是採用一貫的雙刀流外型設計,這點可說是西風之神系列的代表設計了。 B件和C件部分則是這次外型上的最大差異,先來看看B件,15吋螢幕全面導入三邊窄邊框元素,使得15吋的筆電外型只有一般同尺寸筆電的72%大小,也讓螢幕整體的屏占比達到81%,但這還不是最大的特色。當前電競筆電主流的144Hz螢幕更新率最早就是由ROG率先導入,這一次在新的西風之神電競筆電上,ROG再度定下新標準:240Hz。 是的,你沒看錯!筆電擁有240Hz螢幕更新率的時代來臨了,藉由超頻的輔助,GX502、GU502雙機將搭載240Hz、3毫秒反應時間、支援G-Sync技術的螢幕,勢必將會為玩家們帶來更極致的體驗,也將改變電競筆電市場的標準。 另外,C件部分這次使用全新的鋁鎂合金材質,並加上蜂巢結構設計,能夠讓筆電整體的重量更輕,以GU502筆電為例,其重量僅1.9公斤,同級距產品中是世界最輕的電競筆電。另外,ROG也使用其獨家漆料配方,提供使用舒適度以及減少C件指紋沾染問題。 D件部分則是維持西風之神的AAS開底座散熱技術,強化進風、增強散熱。 效能表現方面,新一代GX502和GU502處理器都採用Intel Core i7-9750H處理器,效能表現更上一層樓,顯示卡部分GX502搭載RTX 2070、GU502搭載RTX 2060顯示卡,其效能表現將比它牌同級電競筆電效能表現硬是要強,尤其GX502的效能更是能有逼近RTX 2080的等級。 另外,GX502新機將搭載ROG獨家的「GPU Switch」技術,將解決傳統上使用G-Sync架構筆電超耗電、使用optimus架構效能打折扣的問題,讓玩家享有高效能遊戲體驗的同時,也能有長達8小時的長效續航。 以上就是這次新款GX502和GU502兩款西風之神電競新品的介紹,接下來來看ROG STRIX系列囉! 這次ROG一起推出的新品還有全新的ROG STRIX系列第三代產品,這次它們特別請來BMW設計團隊,一同為STRIX系列筆電推出這次的新設計,推出ROG STRIX G、ROG STRIX Scar III和ROG STRIX Hero III等筆電。 外型上,ROG STRIX III系列筆電在筆電上蓋的部分也是採用雙刀流的髮絲紋設計,不過主要這次設計上的突破在於轉軸上,採用全新的「Flow Tech」設計,靈感來自BMW跑車的引擎散熱,在ROG STRIX III上也可見到,透過內建的12V風扇和超高的83片扇葉,並且搭配轉軸上的3D散熱孔設計,能夠強化整體的散熱能力。 最一開始的ROG STRIX筆電率先導入144Hz + 3毫秒反應時間的組合,第二代STRIX系列則是導入窄邊框設計,而這次全新的第三代產品在視覺上也導入了240Hz + 3毫秒反應時間的組合,同時邊框相較上一代更窄了些,視覺和遊戲體驗都更棒。 這次ROG STRIX III系列筆電還有一新特色就是加入「Keystone」裝置,藉由外接的NFC裝置,可以在插入筆電後,除了會有Aura Sync的RGB燈效外,也可讀取內建於筆電軟體「Armoury Crate」的遊戲設定檔等功能,同時也可以作為鑰匙圈設計掛在背包上。 ROG這次藉由全新的西風之神和STRIX III系列筆電,帶來電競筆電市場上的第一款螢幕更新率上看240Hz和3毫秒反應時間的高階電競筆電,也開啟市場上的第一鳴槍,勢必將會對2019年的高階電競筆電帶來新一波的電競新標準。目前的主流144Hz螢幕更新率是先前伴隨GTX 10系列顯示卡在電競筆電上所推出的標準,多數電競筆電儘管搭載高階的GTX 1070或GTX 1080顯示卡,也未必能有144Hz的需求。 然今次在有了RTX系列顯示卡的輔助後,顯示卡效能表現進一步提升,即使是電競筆電的平台,許多遊戲在FHD解析度下,有了RTX 2070甚至RTX 2080等級的顯示卡輔助後,已經能有突破144Hz的表現,這時候推出240Hz螢幕更新率電競筆電可說非常恰當,ROG也成功的奠定了2019年電競新標準。
-
NVIDIA與各SI大廠發表搭載GeForce GTX 1660 Ti與1650電競筆電,效能提升高達4倍,799美元起!聯袂發表1650顯示卡!
NVIDIA選擇在台北時間4/23 21:00發表最新的GeForce GTX 1650顯示卡,同時也與各大筆電製造商共同宣佈,推出搭載GeForce GTX 1660 Ti與1650的電競筆電,將大幅提升當今熱門遊戲的整體效能與省電效率! 先簡單說明桌機專用的GeForce GTX 1650,可說是老黃刀法在GTX 16系列的最後一塊拼圖,當然也獲得各大廠商的共襄盛舉。會推出GeForce GTX 1650顯示卡的廠商,有包括華碩、七彩虹、EVGA、耕宇、影馳、技嘉、Innovision 3D、微星、同德、PNY以及Zotac等廠商。售價也將依各廠的設計、功能以及地區等因素而異。 這次PCDIY!也優先取得以上的某幾家廠商做開箱,文章連結在下方,有興趣的玩家可以過去看一下! 1. 2. 3. 現在來看看筆電的部份,由於當今遊戲推陳出新,上次您可能為了可以帶著筆電來打LoL、玩GTA V,或是玩當時的3A級遊戲,而斥資買下當時效能不錯的遊戲筆電或電競筆電,甚至帶到LAN Party去炫耀!然而時至今日的2019年,您是否之前每過一年,就覺得您的筆電越來越跑不動新上市的遊戲呢?當時買的GeForce GTX 880M、980M還很棒,但現在跑起任何遊戲好像都沒什麼力,想要吃雞一下,卻吃到鱉! 氣得很把這些老筆電扔掉… 可是,現在2019年的新電競筆電,配備最新的GeForce RTX 20系列,都好貴好貴!實在買不下手啊!可是要回去買GeForce GTX 10系列(1080/1070/1060/1050),好像又感覺在幫別人清庫存,而且效能上也開始不夠力了。那麼有沒有什麼折衷的方案,可以不要花太多錢,依然可以玩3A級遊戲呢? 有的!NVIDIA先前推出GeForce GTX 16系列,就是為了一般大眾玩3A級遊戲而鋪路。先前發表了GeForce GTX 1660 Ti與1660顯示卡,今日(4/23)正式發表只要149美元(新台幣約4,600元)的GeForce GTX 1650顯示卡,成為入門級圖靈(Turing)顯示卡的新選擇! 但這幾張顯示卡都是桌機用的,筆電部份呢?NVIDIA當然有規劃,今日(4/23)便與各大筆電廠商共同推出搭載最新GeForce GTX 1660 Ti與1650顯示卡的遊戲筆電或電競筆電,已知將會有陸續有超過80款上市,售價799美元起(新台幣約25,000元),讓一般玩家也能輕鬆入手!當然若不想買電競筆電、想改買電競桌機的,廠商也是有另推電競桌機方案! 根據NVIDIA所提供的資料,說明GeForce GTX 1660 Ti筆電的遊戲效能,較4年前推出的GeForce GTX 960M足足高出4倍(文後有細節解說),因此使用超過4年的玩家們只要換機之後,就能明顯感受到新筆電的威力!以當今當紅的大逃殺遊戲為例,包括《要塞英雄》、《絕地求生》、《Apex英雄》等遊戲,在1920x1080解析度下,都能達到每秒100格(100 FPS)的畫面更新率,玩起遊戲可說是非常流暢。 目前已知包括宏碁、華碩、戴爾、Alienware、技嘉、惠普、聯想、微星以及三星等 OEM 廠商,以及 Aftershock、CyberPower PC、神舟(Hasee)、Maingear、Mechrevo、Mouse、Origin PC、PC Specialist、Sager、Scan、Schenker、Terrans Force、以及雷神 (Thunderobot) 等在地OEM廠商與系統組裝廠,都會推出搭載GeForce GTX 16系列的電競筆電、遊戲筆電、電競桌機。至於產品售價、規格配置以及供貨時程,將依各地區與合作夥伴而異。 已知將推出搭載GeForce GTX 16的筆電機種,有宏碁Nitro 5、華碩ROG Zephyrus G、戴爾G5、技嘉AERO 15、聯想Legion Y7000以及微星GS65等廠商。以下是效能提升說明: GTX 1660 Ti: ● 在大多數知名3A級遊戲,效能都有超過 100 FPS ● 跟GTX 960M相比,效能高達4倍 ● 跟GTX 1060相比,效能高達1.5倍 ● 建議售價999美元 (新台幣約31,000元)起 GTX 1650: ● 在大多數知名3A級遊戲,效能都有超過 60 FPS ● 跟GTX 950M相比,效能高達2.5倍 ● 跟GTX 1050相比,效能高達1.7倍 ● 建議售價799美元 (新台幣約25,000元)起 以下就透過NVIDIA的官方簡報,來深入了解這次全新GeForce電競筆電/遊戲筆電的特色與訴求吧!
最多人點閱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
- 體積小巧照樣能征服全場、文書/追劇/創作/打Game通通OK,技嘉BRIX S BRR7H-4800開箱實測
- 4K OLED螢幕加持、全方位筆電的代名詞,ASUS ZenBook Pro Duo 15 OLED(UX582)開箱評測
- 華碩ROG電競筆電2020展望:雙螢幕Zephyrus Duo 15、主打女性市場與eSports之Zephyrus M和ROG STRIX G15相繼報到
- GIGABYTE AERO 15 OLED筆電開箱動眼看,OLED面板搭15.6吋4K螢幕 X-Rite Pantone專業校色認證
- 浩鑫Shuttle XPC nano NC01U實測開箱,僅0.5公升迷你電腦!
- Intel NUC5i5RYH實測開箱,Broadwell迷你電腦中的資優生!
- 17吋電競筆電之王,MSI GT73VR 6RF TITAN PRO重裝上陣!
- 躍上神壇的秘密武器、AMD Ryzen 7 PRO 4750G強力加持ASRock Deskmini A300效能狂升
- 純正電競元素延續、XPG首款電競筆電XENIA 15開箱評測,高質感外觀搭配高效能硬體
- ROG Zephyrus M「無懼.西風之神」效能實測,高規格又輕薄的電競筆電
- 二合一翻轉觸控、是筆電也是超強平板,Lenovo Yoga 9i開箱體驗